天气转冷,寒风一阵阵地吹,许多老年人会感觉手脚冰凉,身体不适,甚至有些人可能突然胸闷气短。冬天对心血管系统来说,就像一次考验。人体需要维持正常体温,血管遇冷收缩,血压容易波动,心脏的负担随之增加。如果平时忽略了一些小细节,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风险。尤其是有心血管基础病的老人,更要提高警惕贵阳期货配资,别让意外找上门。 老人身体本就比较敏感,天冷时血管会因为低温而迅速收缩。这种情况下,血管阻力会增大,血压可能短时间内升高,甚至引发心梗、脑梗等急性事件。如果平时不注意监测血压,等到出现症状时,往往已经很严重了。比如,有些人可能只是感觉头晕、胸闷,以为是天气原因,结果却是心脏出了问题。特别是那些高血压患者,血压波动很容易刺激血管,导致血管内斑块脱落,从而引发急性心梗。 在家中,老人特别需要关注保暖问题。冷空气不仅让人感到寒冷,还会直接刺激交感神经,使血压升高,心率加快。保暖不仅是为了舒适,更是为了避免血管受刺激。很多老人喜欢早起锻炼,但冬天的清晨气温低,过早外出可能会让寒冷的空气刺激到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。即使想活动,也最好等太阳升起后,气温稍微回升再行动。家里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,尤其是夜间睡觉时,别怕麻烦,给自己准备一床厚被子,防止寒气侵袭。 饮食方面,老年人冬天容易进补,但补得太过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。比如,高脂肪、高盐的食物虽然能提供热量,但过多摄入会让血脂升高,加重动脉硬化。高盐饮食还会让血压控制变得更难,心脏的负担也会加重。其实,老人冬天饮食更需要清淡一些,多吃蔬菜水果,适量吃一些温热食物,比如红枣、山药等,这样既能保暖也不会给心血管增加负担。 除了饮食和保暖,老人在家还得注意活动方式。有人认为冬天冷,干脆就不出门了,整天在家窝着。但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变慢,血液黏稠度增加,反而更容易形成血栓。对于有心脏病史的老人来说,适当的活动能帮助保持血液流动顺畅,比如在家里走动、做做伸展运动等,不需要太剧烈,但也不能完全不动。运动可以让心脏保持活力,但要注意量力而行,千万别太勉强。 情绪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。冬天日照时间短,很多老人容易感到情绪低落,甚至有些人会出现抑郁症状。情绪波动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到心血管系统,比如情绪激动时,交感神经兴奋,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无疑增加了风险。在家里,家人可以多陪伴老人,跟他们聊聊天,分散注意力,避免长时间一个人待着。老人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,比如听听音乐,看看书,或者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,保持心情平和。 很多老人觉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,就忽略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。其实,心血管疾病很多时候是“沉默杀手”,可能根本没有明显症状。一些基础检查,比如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,可以帮助发现潜在问题。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老人,家里最好备个血压计,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,记录下来。如果发现血压长期不稳定或者突然升高,及时就医。 如果家里老人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史,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急救常识。比如,心绞痛的老人如果突然胸痛,千万别强忍着,应该立刻坐下或者平躺,服用医生开的药物,比如硝酸甘油等。如果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,甚至出现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的情况,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。猝死往往发生得很突然,抢救的时间非常宝贵,家人千万别因为犹豫耽误了黄金时间。 冬天对老年人来说,确实是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季节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个因素有关,除了天气变化,还有生活习惯、情绪管理、疾病基础等。这就需要老人和家人一起做好预防工作,把风险降到最低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,是抵御疾病的最好武器。 医学的本质是防患于未然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健康的每一天都需要用心经营。冬天虽然寒冷,但只要注意细节,保持好身体的平衡,心脏就能安稳过冬。 参考文献: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,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《中国老年医学杂志》,2023年第4期 《中华内科杂志》,2023年第7期 《健康报》采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组成员讲话贵阳期货配资
|